来源:中国交通报2011年1月27日1版
发布时间:2011-06-30 01:10:02
点击量:2117
在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冯西宁以“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的主要参与者以及项目建设组织者、建设者身份,从国家领导人手中领取了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陕西省交通运输行业获得的国家科技领域最高大奖,也是我国公路隧道领域首个国家大奖。
长18.02公里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使我国公路隧道建设水平提高到20公里,并在五年建设期间实现“零死亡”,通车四年来实现安全运营“零死亡”。国际隧道协会主席哈维·帕克评价,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隧道人智慧的结晶,世界隧道界的骄傲”。
科技攻关“新”为先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包茂国家高速公路在陕西境内的控制性工程。经52家单位历时九年联合攻关,该工程建设中解决关键技术难题40余项,取得运营管理、通风、防灾救援、监控和设计施工五大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成果。
该工程集成创新了我国特长公路隧道管理养护体系,建立编目体系、任务体系、管理体系三个层次的管理模式和联勤联动工作机制,首创的特长公路隧道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实现了五分钟到达任意事故现场、快速处置的目标;创造性采用节能、高效的三竖井分段纵向通风技术,提出我国汽车基准排放量和公路隧道污染物浓度控制指标,揭示了隧道洞口和竖井污染气体扩散规律,解决了通风系统的分段长度、送排风口距离和角度、同井送排风分隔、井底分合流以及地下通风站的规模布局、功能和控制系统等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该工程建立了集监控、报警、通风、救援和灭火为一体,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综合防灾救援技术体系:提出了节流效应、烟流阻力、动态网络防灾通风等新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火灾网络通风的控制原则,首次设立洞内外消防摩托值班室、洞内特殊灯光带,系统提出双洞互为救援、人车疏散方法和142种卡片模式救援技术预案;首次建立了规模超大、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特长公路隧道监控系统;提出设施系统配置的功能设计法,开发集成2.3万点监控业务集成的中心控制系统,研制分布式信息采集和策略自动生成的软件实施隧道机电系统快速、准确的联动控制;创新了特长公路隧道建设技术。
开通运营以来,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吸引了540批计1.64万人交流学习,推动了公路及相关行业技术发展,提升了我国公路隧道修建水平。
运营管理“安”是本
2007年1月,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成通车。对于特长隧道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先进完善的运营安全管理体系。
通车之初,陕西交通集团在隧道南口、隧道北口设立安全检查站,24小时昼夜检查货车,禁止危险品车辆和超限车辆通行;成立专职消防队,分别在隧道南北口、隧道8号和17号车行横通道设立救援值班点,形成了切割长隧为短隧的快速救援形态,并配备消防车、救护车及消防摩托车,隧道内任何一处发生紧急情况,都能够在最短时间到达事故现场实施救援。
陕西交通集团与武警交通部队签订协议,由武警战士承担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安全保通任务,并与公安、消防、医疗卫生等单位建立了联勤互动机制,监控中心、路政大队、安检站每天24小时值班,严防紧守,密切配合,建立安全保障联动机制,共同保障隧道安全畅通。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分公司编制了《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多次组织路政、安检、消防、武警及相关单位进行综合演练,提高了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该预案被陕西省应急办作为示范预案推荐到国家应急办交流,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分公司被陕西省应急办定为“基层应急救援示范点”。2009年1月19日,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发生了通车以来唯一一次火警事故。一辆小型货车在隧道内起火,隧道消防队员快速反应,三分钟内就到达了事故现场,成功处置了这次突发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车辆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