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商洛市大力开展通村水泥路建设,完成总投资131000万元,总里程6550公里,年均修路1000公里以上,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问题。同时,商洛市建立了市交通运输局--市公路管理局(农村公路管理处)--县交通运输局--县农村公路管理局--乡镇管理站纵向管理体系,确定了县乡公路“精细化养护,规范化管理”和村公路“村负责、乡管理、县考核、市检查”的管理养护模式以及“政府投资、季节性集中养护与农民领养员日常养护相结合”的养护生产体系。在大力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示范路建设中,涌现出了商州区周岭村等一些通村水泥路养管的先进典型。
周岭村地处商州区大荆镇东部,共有6个村民小组2087人,长期以来,交通条件十分落后。2006年,该村在各级的大力支持下修建了4.9公里的通村水泥路。经过近几年的养护管理,目前该村建成了区级文明样板路,为全区的通村水泥路养管工作树立了榜样。周岭村通村公路养管主要有六方面经验:一是宣传工作做得好。该村先后召开村民会议8次,积极通过板报、专题广播向广大群众宣传通村水泥路养管的有关政策和重要性,引导、树立农村群众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和农村公路养管的行动主体意识。二是养管责任落得实。商州区通过在大荆镇设立农村公路管理站,将农村公路养管纳入村级目标责任考核之中,直接指导各村民委员会的农村公路养管工作。周岭村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按照“统一组织,群众参与,谁受益谁养护”的原则,细化村民小组包干养护的具体管护责任,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经村民讨论通过,写进村规民约。三是养管措施抓得细。周岭村将4.9公里水泥路划段,由各村民小组包干养护,各小组再将所包路段养管责任划定到具体人员,登记造册,轮流作业。同时,邀请专业人员向群众宣讲公路管理法规和养护知识,对养护技术进行现场指导,对各村民小组的养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讲评。四是考核管理认得真。通村水泥路管理小组坚持月检查、季评比,半年一小结,年终总评比。评比情况在公示栏上向全体村民进行公示,让村民互相监督。该村还从集体经营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在公路养管工作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对先进集体在村组的其他事项中给予政策照顾。五是养管资金靠得住。周岭村结合实际,采取区上争取一些、镇上帮助一些、村上拿一些、村民出一些的办法,广泛筹集公路养管资金,不断加大对通村水泥路的绿化、美化、加宽、设施完善的投入力度,积极建设养护管理示范路。六是综合开发搞得好。结合村子整体规划,在公路沿线建成杏园、桃园300多亩,大搞农业资源开发,使公路建设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总结起来,周岭村通村公路管理养护有四方面值得思考和借鉴:在落实管养责任方面,明确、落实各级养管责任是基础,要把通村公路的养管工作列入市对县、县对乡镇、乡镇对村工作考核的内容;提高村委会和村民的认识是前提,使村委会和广大村民在自觉地基础上承担起村公路的养管责任;实行强力的政府主导是关键环节,尤其是乡镇一级政府的行政作为力度;加强交通行业监督指导是重要保障,主要是政策法规执行、技术规范贯彻、建设质量监督、业务咨询服务、宣传教育引导等。在保障必要的养管资金方面,周岭村在“自己想办法的基础上”,充分依靠自身力量,多渠道、多方式,不放过任何有可能取得资金的机会,逐步积累,精打细算,合理开支,形成资金筹集的常规渠道和长效机制。在通村公路保护方面,周岭村实行农民领养员日常养护和政府投资季节性集中养护相互结合的方式,前者技术含量较低、资金投入量少,后者主要解决日常养护所不能解决的公路病害问题,资金投入相对较大,技术要求高,二者相互补充,效果较为显著。在统筹规划与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方面,政府和交通部门一定要做好统筹规划,既要考虑人民群众的出行问题又要着重考虑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在建设规划前认真调查研究,没有必要建的路、社会效益不大的路、条件不成熟的路不建,有多少钱修多少路,坚决保证路的质量,做到“建一条路,方便一方群众,带动一方经济”,实实在在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