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要闻

西部地区公路建设主要技术政策研究报告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0-10-10 04:55:37 点击量:5641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合同号:2001 318 223 80
密  级:内部
 
 
 
 
 
西部地区公路建设主要技术政策
研究报告(简本)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
200303
交通编号:
单位编号:40000217-9
分 类 号:U4



研究报告辑要
中文题名
西部地区公路建设主要技术政策
英文题名
The Primary Technical Policies for Highway Construction
in the West Area
交通编号
 
项目来源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单位编号
40000217-9
合 同 号
2001 318 223 80
分 类 号
U4
项目起止年限
2001年10月至2002年12月
第一完成单位
交通部
公路科学研究所
密    级
内部
项目负责人
张元方
报告撰写人
张元方
蒋树屏
蒋树屏
汪双杰
汪双杰
项目主要参加人员
张元方    副所长兼总工   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
蒋树屏    副院长兼总工   研究员 
汪双杰    副院长         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 
牛开民    主任           研究员 
曹  鹏    副处长         高工 
罗满良    处长           高工 
易亚滨    处长           副研究员 
叶慧海    主任           副研究员
许晓锋    副院长         研究员
马俊峰                   副研究员
余  波                   高工
主 题 词
西部  公路  建设  技术  政策
关 键 词
 
 
 
 
 

报告摘要
本课题依据交通部“加快西部地区公路发展总体规划”,针对规划、设计、施工中遇到的共性与特性问题,站在政策的高度,通过技术经济分析,从技术的角度提出指导性意见,力求在建设理念上有所突破,在降低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安全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西部地区公路交通状况明显改善的第一阶段战略目标的实现。主要研究内容围绕建设方针、建设理念、走廊带资源利用、防灾减灾、科技与人才、安全、质量、环保等重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西部地区公路建设的发展战略、建设理念、实施原则、保障条件,针对规划、设计、施工三个阶段,覆盖工程地质、道路、桥梁、隧道、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多个技术领域,提出了带有导向性的技术政策建议。
英文摘要
There are many general and special questions in layou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in recent years in the west of china. According as “The Grand Layout of Expediting Development of Highway of the West Area”, this research give some advices which can make some direction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by technical and economical analysis and 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in construction ideas. The research    focus on some important questions such as the guideline of construction, the principle of acti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disasters of highw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 resource, safety,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etc. Its content involved geognosy, route option, roadbed, pavement, bridge, tunnel, traffic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Furthermore, we give two investigate reports in the accessory which describe method, process and conclusions of investigate in northwest and southwest of China.
 

 
 
 
 
 
 
 
 
 
 


目          录
 
1.引言………………………………………………………………………
1
2.西部地区公路建设主要技术政策 (条文) 目录………………………
3
3.西部地区公路建设主要技术政策 (条文) ……………………………
4
4.结束语……………………………………………………………………
13
5.致谢………………………………………………………………………
13
6.参考文献…………………………………………………………………
13
 
 
 
 

引言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为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达到“共同富裕”,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提供了政策保证。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突出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与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力争用5到10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明显进展”,朱镕基总理指出:“在西部地区搞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投资大,而且某些项目短期难以见效,要有战略眼光,适当超前安排”。“近期要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建设,加快打通西部地区与中部和东部地区、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通江达海、联结周边的运输通道”。这些论述突出了公路交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交通部在学习领会西部大开发战略精神和召开西部地区交通厅(局长)座谈会后制定了“加快西部地区公路发展总体规划”,该总体规划提出了“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十六字方针,提出了“用20年左右的时间,使西部地区公路交通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公路运输服务网络,总体上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的发展目标和“到2010年实现明显改善,到2020年形成骨架路网,力争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公路运输网络”的实施步骤以及国道主干线、区域路网与乡村公路通达工程三层次的一阶段建设重点。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重点,落实到公路交通行业之中。
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基础设施特别是公路交通的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应向西部倾斜,为本世纪中叶在全国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根据西部开发战略发布前(1998年)的统计资料可做出以下分析。
1.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西部地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6.8%,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3.1%,GDP仅占全国总量的14.0%。
2.公路交通在西部综合运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西部地区公路运输完成的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占西部地区运输总量的93.3%、63.5%、85.4%、31.3%,比全国平均水分别高出2.2、8.2、8.6、17.1个百分点。
3.公路基础设施总体水平低。西部地区公路里程占全国路网总里程的38.3%;高速、一级公路里程仅占全国高速公路一级的12.1%,二级公路里程仅占全国二级公路里程的20.7%;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仅占全国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的26.9%,近90%不通公路的乡与55%以上不通公路的村地处西部。
4.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少。西部大开发前三年西部公路建设投资仅占全国公路建设投资的23.2%。
西部地区的公路建设迎来极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自然条件、建设条件的挑战。西部地区地形地貌多变,水文地质复杂,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西北的高原、沙漠、戈壁,西南的高山、深谷增加了建设的难度,增加了工程的费用。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建设资金不足,技术储备不足,给大规模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此必须通过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为西部地区公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西部地区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一要增加科技的投入,各级领导应重视科技创新,多渠道筹集资金,特别是在重点工程中应针对关键问题超前开展研究,增加技术含量,提供技术支撑;二要做好组织工作,要突出科研与工程的结合,突出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先进性与产业化,突出东、西结合,理论与生产的结合,产学研的结合,应用技术与应用基础研究相结合;三要抓住重点,针对特殊岩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高边坡与高路堤稳定技术、高墩大跨径桥设计与施工技术、长大隧道修筑成套技术、山区截排水系统与设施研究、地质勘察与防灾减灾技术、生态保护技术开展研究,形成西部地区公路建设的成套技术。
在西部地区公路建设中,针对西部自然条件、建设条件的情况,结合公路建设的技术需求,需要从技术角度制定带有导向性的政策建议。在这一形势下,交通部立项研究“西部地区公路建设主要技术政策”,力求指导西部地区公路建设的实践,推进西部地区公路建设的发展。
第一条 编制目的……………………………………………………………
4
第二条 建设任务……………………………………………………………
4
第三条 建设理念 ……………………………………………………………
4
第四条 实施原则……………………………………………………………
5
第五条 交通安全 ………………………………………………………
5
第六条 工程质量……………………………………………………………
5
第七条 可持续发展…………………………………………………………
5
第八条 科技进步……………………………………………………………
6
第九条 人才战略……………………………………………………………
6
第十条 管理创新……………………………………………………………
6
第十一条 路网规划…………………………………………………………
6
第十二条 前期工作…………………………………………………………
7
第十三条 工程地质勘察……………………………………………………
7
第十四条 防灾减灾…………………………………………………………
7
第十五条 技术标准…………………………………………………………
7
第十六条 线位选择…………………………………………………………
8
第十七条 总体设计与方案比选……………………………………………
8
第十八条 分期修建…………………………………………………………
8
第十九条 路基工程…………………………………………………………
8
第二十条 路面工程…………………………………………………………
9
第二十一条 边坡防护………………………………………………………
9
第二十二条 防、排水系统…………………………………………………
9
第二十三条 工程材料………………………………………………………
10
第二十四条 桥梁选型………………………………………………………
10
第二十五条 桥梁设计………………………………………………………
10
第二十六条 桥梁施工与监测………………………………………………
10
第二十七条 隧道建设规模…………………………………………………
11
第二十八条 隧道设计………………………………………………………
11
第二十九条 隧道施工………………………………………………………
11
第三十条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11
第三十一条 水土保持与公路绿化…………………………………………
12
西部地区公路建设主要技术政策 (条文) 目录
西部地区公路建设主要技术政策
(条  文)
 
第一条  编制目的
为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决策,落实交通部“加快西部地区公路发展总体规划”,根据西部地区的建设条件,并针对西部地区公路规划、设计、施工中存在的共性和特性问题,从技术角度提出指导性的政策建议,促进西部地区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  建设任务
西部地区公路的建设方针是以国道主干线、西部大通道与农村公路为重点,全面推进西部地区公路网建设。建设目标是至2010年9条国道主干线建成通车,8条省际通道基本修通,形成西部地区的骨架公路网雏形;各省会至地州、地州至县旗以及地州间的干线公路建设与改造基本完成,形成既有网络规模又有技术水平的区域干线网;加大通乡、通村农村公路的建设力度,力争乡镇和有条件的行政村通公路,使农村公路网的通达深度不断延伸。实现西部地区公路交通面貌明显改善的第一阶段战略目标。
第三条 建设理念
应树立“以发展为纲”的建设理念,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西部地区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公路建设自身的发展,应统筹考虑使用寿命内安全、质量、成本、环境等要素,提倡全寿命分析的思想,以求得最佳的投资效益和使用效果,使公路建设更好地为交通运输服务。
 
第四条 实施原则
应遵循“尽力而为,适度超前”的实施原则,抓住西部开发的机遇,提高公路网的通行能力和通达深度,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对于国道主干线与西南通道的重点路段应根据交通量发展的特点,在技术标准选用上可适度超前。同时应以资金可能为基础,以需求为依据,以效益为目标,分阶段、按重点地推进西部地区的公路建设。
第五条 交通安全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交通安全为重点,做好交通安全设计,为用路者提供安全、舒适的车辆行驶环境。应重视相邻路段间车速的协调,穿越村镇与路线交叉处的标志、标线设置,不良气候条件对行车的影响,要高度重视高路堤、高架桥处的防撞设施设置。通过交通安全设计与公路运营管理,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率,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对现有公路进行交通安全评估,全面提高公路的交通安全水平。
第六条  工程质量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应从设计、施工、管理各个方面抓好工程质量工作。突出抓好桥梁结构选型、关键部位设计、重点环节施工、重要构件养护;重点抓好路面结构与配合比设计、压实度控制、防水层施工,全方位提高工程的内在品质和结构的可靠性、耐久性,保证工程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第七条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的发展战略。公路建设中应遵照“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的原则,通过对设计的优化与施工的控制,有效利用国土资源;并强调“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出现先建设再治理的情况,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目标,促进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第八条  科技进步
应贯彻“以工程带科技,以创新促发展”的方针,加强面向生产实际的应用技术研究,重点解决质量通病、防灾减灾、专项关键技术、降低工程造价与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等问题,形成具有西部特点的公路交通成套技术。通过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增加工程中的技术含量,全面提升西部地区公路建设的总体水平,为西部地区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第九条 人才战略
应贯彻“稳定、培养、引进相结合”的人才发展战略,培养高素质公路交通人才队伍。根据各省、区的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形成以技术带头人领衔,中青年技术骨干为梯队,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广大科技与管理人员为基础的公路交通人才队伍。
第十条 管理创新
管理也是生产力。在公路建设中应认真贯彻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以规范公路建设的市场行为;应重视工程质量、生产安全、技术含量与廉政工作,逐步形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有利于公路交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应积极探索带案招标和建、管、养新体制,通过信息化等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第十一条 路网规划
应在统筹考虑综合运输体系的基础上,重视并做好公路网规划,保证规划的科学性、连续性、严肃性。在国道主干线与西部大通道规划实施中应注意相邻省区的道路等级和技术标准的衔接、重要结点过境方式的选择以及建设期的协调,保证通道功能的发挥,技术标准原则上应采用二级或二级以上,位于经济区、经济带内的重要通道在技术标准选用上要高标准、高起点;一般国道、省道建设应与综合运输网做好衔接,促进城镇化与沿线特色经济的发展,技术标准原则上应采用三级或三级以上;县乡公路的建设应采取“保通求畅”的原则,促进扶贫、民族、国防政策的落实,技术标准力争达到四级或四级以上。
第十二条 前期工作
应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论证确定项目的功能、标准与规模,重点做好工程地质勘察与环境影响评价等项工作。应保证前期工作的周期和经费,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以确保前期工作的深度与质量。
第十三条 工程地质勘察
应按交通部颁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根据公路基本建设程序各阶段对地质工作的深度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实用的勘察方法和评价方法开展工作,以取得设计、施工和防灾减灾所需的基础资料,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应保证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周期和经费,重视工程地质勘察水平的提高与人才的培养。
第十四条 防灾减灾
应重视对公路沿线洪灾、雪害、沙暴等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的调查和监测,分析研究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根据公路的使用功能、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投入资金的力度以及养护的工作量确定设防目标,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综合防治方案。
第十五条 技术标准
应认真执行国家与行业相关的公路工程建设标准与规范,鼓励通过研究建立地方性标准。在标准的使用中,应克服片面地追求高标准和教条化采用指标的倾向,通过合理选用技术标准和技术指标,达到安全、质量、环境与投资相统一的最佳效果。
第十六条 线位选择
在路线控制点和线位方案的确定过程中,应贯彻“地质、生态、经济三因素并重”的原则,既要重视对地质不良路段的避绕,又要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还要考虑路线对沿线经济的促进和拉动作用。在线位选择中,应把走廊带作为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根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近远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作好规划。
第十七条 总体设计与方案比选
总体设计应体现全寿命分析的思想。在分析项目功能、沿线环境和建设条件基础上,提出设计的指导方针,拟定指标体系,确定各专业设计原则,明确各专业间设计界面与衔接方式;研究运营期工程结构的耐久性、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养护维修的可行性、防灾减灾的有效性等问题的解决方案。方案比选要贯彻总体设计思想,应以全寿命成本分析为原则,并优先采用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建设方案。
第十八条 分期修建
近期交通量不大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可以按照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合理安排建设计划。整体式路基不主张采用分幅分期修建方案,分离式路基的分幅分期修建应在做好总体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便于一、二期工程衔接的配套措施,以保证项目整体功能的实现。
第十九条 路基工程
对于干旱或人烟稀少地区的国道主干线及省际通道,推荐采用低路堤,以降低造价、节省用地;对于高填方或土石混填路堤,应切实做好压实度控制,减少工后沉降变形;对于冻土、黄土、盐渍土、沙漠、湿地等特殊土质,应在试验并取得可靠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有效措施增加路基强度与稳定性。
第二十条路面工程
应根据气候、交通量、材料资源以及公路功能的要求,合理地选择路面结构形式。对于沥青路面可视交通量的发展分层修建,施工中应强调基层与面层压实度的控制;在水泥资源丰富的地区鼓励采用水泥砼路面,并要重视基层与面板的施工质量。对于农村公路可采用石屑封层、稀浆封层、固化剂硬化路面等方法,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宽基窄面”的形式,以利于公路的改造与升级。
第二十一条边坡防护
应加强边坡设计基础资料的调查,针对不同地质情况进行工点设计,控制边坡高度。高边坡施工应加强施工监测,做到超前控制,按照自上而下、防挖结合、严格控制爆破强度的原则,重视坡顶的卸载、坡体的加固、坡脚的支护。边坡防护形式应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相结合,因地制宜采用工程防护或生态防护方式,尽可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第二十二条防、排水系统
公路防、排水系统应根据当地降水强度和地形地貌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设计,确保具有较强的汇水、导水、排水功能。对于降水量大和地下水位高地区的高速公路,除设置完善的表面排水系统外,应加强路面的内部排水系统、中央分隔带排水系统和边坡截水系统的设计,形成完整的防排水系统,保证路基及边坡的稳定性,提高公路的防灾能力。
第二十三条  工程材料
应加强西部地区各种筑路材料资源的调研,鼓励在试验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地方性材料和工业废料。重点工程的材料应考虑西部地区的特殊气候环境下的耐久性问题,应有针对性地推广土工合成材料、土壤稳定固化材料、改性材料等新型材料在特殊土质路基处理与路面工程中的应用。
第二十四条 桥梁选型
桥型选择应遵循“安全、经济、实用、适当照顾美观”的原则,选择设计、施工技术成熟的桥型。桥用材料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中小跨径桥梁宜采用简支梁桥、拱桥或连续结构,采用大跨、高墩和异型桥梁方案时,应做多方案桥型比较,山区深谷高墩、高架桥宜采用墩梁固结体系。
第二十五条 桥梁设计
桥梁结构分析计算应采用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大跨径、高墩高架、异型桥应进行三维空间静力、动力、稳定性分析,重视对关键结构、关键部位的细部设计,以保证结构的可靠性、耐久性;对于一般桥梁,鼓励采用标准化设计方法。在设计中应尽可能考虑运营期间桥梁养护维修的可行性、方便性与经济性。
第二十六条 桥梁施工与监控
桥梁施工应根据设计图纸、施工设备、场地情况和技术条件等实际情况,做出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工序实施计划,选择技术先进、工艺成熟的技术方案。推荐采用标准化、装配化施工、先张法施工、悬臂法施工和钻孔灌注桩等工艺技术;加强现场检测,特别是关键部位的质量控制;大跨径桥梁或特殊重要桥梁应考虑施工阶段的施工监控和运营阶段的结构安全监控。
第二十七条  隧道建设规模
在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重视隧道方案的采用,通过对隧道标高、平面位置的合理选择以及长隧道和隧道群方案的比较,控制建设规模。确定隧道建设规模时,既要考虑能充分发挥隧道在路线中的功能和作用,又要考虑当地的财力、交通状况、自然条件、技术管理和运营承受能力。
第二十八条  隧道设计
隧道平面线形应考虑地质、地形、通风竖井位置及车辆行驶安全等情况定线,在路线傍山地段,提倡采用棚洞或半明半暗隧道结构型式。隧道纵面线形应满足行车安全、排水、通风、施工等方面的要求。隧道内轮廓应按公路等级实行标准化。隧道应考虑运营通风、照明、防灾、监控等设施,在坚持安全第一原则的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逐步完善。应重视隧道洞口设计,以保证行车安全和改善洞口景观。
第二十九条  隧道施工
应强化施工期的地质超前预报、围岩变形监测及信息反馈工作。应提高连体隧道、近间距隧道、大跨度扁平隧道的施工技术水平,并制订确保工程质量的方法和措施。有条件地区推荐采用隧道掘进机(TBM)施工。在高海拔、寒冷地区,应重视隧道结构与路面的防冻与保温,重视改善隧道内施工环境,加强施工通风、防尘、降噪。当对隧道附近地下水资源有严格要求时,应控制地下水的排泄。
第三十条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建设应服从于全省、区的总体规划。收费系统设置应以节约、高效为原则,高速公路要实施联网收费,其它收费公路由省级公路管理机构统一组织、统一管理,合理布设收费站点,降低收费管理成本。通信设施宜集中设置,国道主干线应铺设光缆。公路开通初期,应在长隧道、特殊气象环境等区段设置监控系统,其它路段监控设施可根据交通量发展分阶段完善。服务设施规模应满足加油与休息的要求。新建公路应加强标志、标线、护栏等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旧路改造应完善已有安全防护设施的功能,重点路段应提高安全防护等级。
第三十一条  水土保持与公路绿化
工程设计中应重视土石方平衡,应通过线位和桥隧方案比选尽量减少取土和弃方;取弃土场应有规划并与水土保持措施统筹考虑。公路绿化要突出实效,鼓励采用乡土树草和种植地锦类蔓根植物与灌木,路侧绿化带应注意与绿色通道建设相结合。在线位选择、构造物选型、挡防工程设计中要特别注意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融合。
 
 
 
 
 
 
 
 
 
西部地区公路建设主要技术政策课题组
2003年03月
 
 
 
结束语
经过了16个月的努力,课题组在调研、座谈、考察的基础上,完成了“西部地区公路建设主要技术政策”的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调研报告。研究报告由条文与条文说明组成,涉及建设任务、建设理念、实施原则、交通安全、工程质量、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人才战略、管理创新、路网规划、前期工作、工程地质、技术标准、线位选择、总体设计和方案比选、路基路面、边坡防护、排水系统、桥型选择、桥梁设计、隧道规模、隧道设计、隧道施工、交通工程和沿线设施、水土保持与公路绿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研究工作结合西部地区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总结生产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提炼出带有导向性的政策建议,力图达到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相结合,希望该项研究成果能够成为西部地区公路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西部地区公路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致  谢:
感谢交通部领导、公路司、科教司给与课题工作的指导与关心。
感谢贵州、云南、青海、内蒙以及其它西部省区交通厅与有关单位对课题工作的支持。
感谢凤懋润、杨盛福、沙庆林、郑皆连、陈永耀、姚为民6位顾问组成员对课题组的帮助。
感谢周善棣、臧恩穆、庄才庆等所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给我们关心、指导的专家、代表和同行。
参考文献:
张春贤  确保加快西部交通建设明显进展 北京 2001年4月
胡希捷  关于加快西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汇报提纲 北京 1999
        年11月
交通部  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发展规划  北京  2001年10月
陈见周  山区公路建设技术交流会上的发言  西安  2002年9月
王梦恕  国际隧道建设技术年会上的发言  北京  2002年11月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9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9021号 网站标识码:6100000013

地址:西安市唐延路6号 邮编:710075

建议您使用IE9以上版本或其它支持Html5的浏览器进行浏览

值班室电话:029-88869099 传真:029-8886901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