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高速穿越秦岭主山脉,坡长弯陡。秦岭北坡坡长
一是合理调整砂梁布设长度,延长引道,增大缓冲距离。一、二、三、四号避险车道视距即能够看到避险车道全貌分别为332.2米,53.4米,267米,99.8米。其中二号避险车道视距过短,失控车辆很容易错过避险车道。四个避险车道2009-2015年分别冲上105、45、95、67辆货车,二号使用率大大小于其他避险车道。将第二避险车道入口至第一道砂梁之间间距延长,第一道砂梁位置距避险车道入口40米处,高0.5米,底宽1.5米,长度9米;第二道砂梁位置距避险车道入口60米处,高0.7米,底宽2米,长度9米;第三道砂梁位置距避险车道入口80米处,高0.9米,底宽3米,长度9米;第四道砂梁位置距避险车道入口110米处,高1.1米,底宽4米,长度9米。将入口引导延长,便于满足避险车道司机视距要求,还保证有足够时间便于司机采取正确的操作方法,使车辆以较好角度驶入避险车道。失控车辆在到达第一道砂梁时速度降低,减少对人员及车辆的冲击损坏,提高砂梁的减速能力。并在XK1156+260处设置一块预告标志,增强第二避险车道辨识度。
二是整理加固防护轮胎。在硬性防护之前经常出现货车冲顶与山体碰撞、车辆侧翻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汽车废旧轮胎具有吸能效果好、持久耐用、安装维护简便、造价低等优点,将汽车废旧轮胎堆栈于刚性护栏前,形成一种刚柔并重的结构体系。将废旧轮胎分两排绑扎在避险车道防撞护栏上可使汽车高速冲撞至避险车道时,只会造成汽车前部损坏,车身不会向后反弹,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对人员起到保护作用。将护栏内轮胎进行加固,更换损坏轮胎,有效保护车辆及降低车辆冲击力。秦岭管理所为4条避险车道约摆放废旧轮胎260余条,有效防护失控车辆撞到边部护栏造成的损坏。
三是加宽制动车床,疏松原有砂石提升车辆缓冲减速能力。要使驾驶员能够顺利地操纵失控货车驶入避险车道,制动坡车床宽度至少需要4米才能容纳一辆货车顺利驶入,为便于失事车辆的救援,避险车道还应设置服务车道。优化后的一、二、三、四号避险车道制动床宽度分别为6.7米,6.3米,6.3米,8.3米,可满足失事后救援共用。由于车辆碾压等原因,砂石逐渐板结,摩擦力减小,管理所组织挖掘机等机械对砂梁进行开挖,破碎后回填整形,为了使司机对减速度有一个适应过程,深度沿着避险车道入口至前方30米处由浅至深过渡,目前四个避险车道制动床厚度为0.8米、0.8米,0.8米,0.6米。并选择圆形、粒径尽量等同的豆砾石,使用前清洗去掉泥沙。这样粒径的豆砾具有较高的滚动阻力系数。在车轮的碾压下砂砾通过相互间的滚动、置换,能使车辆更容易陷入,养护部门定期使用机械翻松,这样可使之长期处于松散状态,能够使失控车辆制动减弱,避免冲顶,不致形成大小锁嵌,防止日久板结起不到消除能量作用。在冬季雪天,路表在润湿状态下其抗滑性能降低,当路表与轮胎之间形成水膜时其抗滑性能更低,因此要更加防范制动车床缓冲能力。
四是优化避险车道照明。高杆灯原有位置为避险车道的左侧,极易被冲上车辆刮蹭,维修频率及难度大,现将改为射灯照明。根据地理条件,在三处避险车道的救援车道右侧靠近山体处加装400w射灯,K1155+854处避险车道右侧山体过窄,在左侧砼护栏后加装400w射灯,此举有效避免了避险车辆刮蹭造成的频繁损坏。每处避险车道安装2个400w射灯灯,改造优化照明设施,满足避险车道夜间照明需求,减少维修更换高杆灯费用。
避险车道的主要作用是使失控车辆从主线中分流,避免对主线车辆的干扰;进入避险车道的失控车辆,不出现人员受伤、车辆严重损坏事故;使失控车辆在避险车道内能得到安全、及时、有效的救助。山区连续长下坡路段线性、路面的标志标线、路面平整度、路肩宽度及路面上的护栏和防护网对行车安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最大限度的发挥避险车道的避险功能,合理设置避险车道,优化配置标志、护栏、车道、照明等服务设施,才能有效保证西汉高速朱雀-纸坊长大下坡段通行安全。